2023年4月15日(周六)下午,由深圳大学技术转化中心、深大科技基金联合组织的“荔园创梦”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闭门研讨会顺利举行。会议流程包括嘉宾分享和嘉宾研讨两个环节,邀请了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李贵君老师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伟民老师围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与产业化探索”等相关话题进行分享,深圳大学技术转化中心魏兴华老师和众多产业资深人士出席会议。
活动伊始,深大科技基金合伙人李芬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活动流程。接着,李总邀请魏老师对深圳大学技术转化中心的成立背景、运作模式等进行介绍,并欢迎产业方与中心多互动交流。
在嘉宾分享环节,李贵君老师首先就《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商机or泡沫》为主题展开分享,李老师介绍了钙钛矿的基本概念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类型并剖析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工艺流程,着重讲解了钙钛矿沉积中的狭缝涂布法和气相沉积法,其中狭缝涂布法是目前主流沉积工艺。同时李贵君老师指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可以有效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此外,未来科研突破需要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本征与热稳定性问题,才有机会实现钙钛矿光伏产业化。
紧接着,第二位分享嘉宾李伟民老师围绕《钙钛矿叠层光伏与产业化技术》进行了专题分享。李伟民老师以碳中和和光伏效率瓶颈为背景引出发展更高光电转化效率技术的必要性,着重介绍了Ⅲ-Ⅴ族叠层电池、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电池和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材料特性、制备工艺、发展历程和产业化近况,指出四种叠层电池中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的实验室转化效率最高,制造成本较低。在被问及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电池的发展趋势时,李老师表示高性能的柔性铜铟镓硒电池设计,以及相应的钙钛矿顶电池制备技术开发是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让大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嘉宾分享环节结束之后,经过短暂的茶歇,活动进入到研讨环节。在研讨环节中,参会企业嘉宾纷纷提出自己对钙钛矿光伏行业的理解,并积极与两位老师探讨产业化细节。其中一位行业专家指出,建成钙钛矿光伏电站必须要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寿命和热稳定性问题,技术成熟可能需要5-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有嘉宾向老师请教狭缝涂布法和气相沉积法的优劣势,老师们从工艺细节和成本两个角度解答这个问题,实验室中常采用的是气相沉积法,优势是钙钛矿结晶的可控性强,但是需要维持真空环境状态,且成本较高;工业级大面积制备采用狭缝涂布法,缺点是对钙钛矿结晶控制较差,均匀性存在问题。
还有嘉宾请教两位老师钙钛矿电池中材料稳定性、成本下降空间、铅毒性及替代方案等问题,引发参会嘉宾广泛而细致的讨论。两位老师从学术角度讨论了钙钛矿的毒性问题,并分享了含铅材料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和进展。行业专家以新能源电池的发展历程为例,从最初的铅蓄电池到现在的锂电池,正是科研与产业化相互促进,使得产品的环境友好性不断提升。此外,嘉宾们还从多个角度对钙钛矿光伏产业进行了精彩的思维碰撞与深度交流,参会嘉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最后,研讨环节结束后,本次会议也落下圆满的帷幕。深大科技基金合伙人李芬表示,希望通过此次钙钛矿光伏研讨会可以联动高校和企业,共研技术细节和产业难点,以此推动行业向前发展。嘉宾们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推动跨界交流沟通,使相关行业企业在发展中能捕捉到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向,有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