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况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目前已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圳大学站在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经济特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事业积极开拓、蓬勃发展。

   近年来,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研发投入快速增加,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技项目超过11500项。在2022年我校实现了高质量内涵发展,牵头组建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深圳本土高校“零的突破”,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4个;新增ESI全球前1%学科6个,总数已达16个,位列广东省高校第3名;新增教育部科技奖励10项,获奖总数全省第一;广东省科技奖励14项,获奖总数全省第三;深圳市科技奖励14项,获奖总数全市第一。

   2022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305项,获批我校“十四五”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谢和平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在《Nature》发表,破解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半世纪难题,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人才队伍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4029人,其中专任教师2607人(教授589人、副教授805人、讲师1175人)、技术人员592人、管理人员830人。有博士后1288人,专职研究人员725人,访问教授87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9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90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969位。


3、主要成果(获奖情况、优势产品)


  (1)科研奖励:2014-2021年获国家奖6项,省部级奖68项,市级奖64项。

  • 2021年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 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高世代声表面波材料与滤波器产业化技术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道路路面动态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高性能化活性激发与协同调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科研论文:高水平论文总量连年上升,由2017年的2372篇增至2022年6271篇,比21年增长了15.75%,2017-2021年SCI收录论文累计28798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子刊或影响大于(含等于)20以上SCI杂志上发表的论文604篇。2022年在顶级期刊Nature刊发表论文3篇,我校自然指数国内(除港澳台)排名全国第34位。